醫(yī)院動態(tài)

您的位置: 首頁 醫(yī)院動態(tài)醫(yī)院新聞詳細

馳援四方護安康 ——我院抗疫省級專家組成員速寫

發(fā)布時間:2020-04-03 08:51

   總有一群人,在國家危難的時刻,逆行而上,不畏生死!

   總有一群人,在人民急需的時候,挺身而出,不計報酬!

  我院重癥醫(yī)學科呼吸與危重癥醫(yī)學科全體抗疫省級專家組成員就是這樣的一群人,他們不計報酬、無懼生死,沖鋒在前,奔走在荊楚、湖湘大地,身披軟白袍卻猶似鎧甲,以身為盾守護著炙熱的生命。

   逆風出行  馳援湖北

   一聲號令,醫(yī)護人員從溫馨的團圓中離席,兒女情長揣懷里,用堅定的步伐邁向戰(zhàn)場,去戰(zhàn)斗!

128日,大年初四,久違的陽光灑向大地,我院急危重癥醫(yī)學部副主任米允仕卻揮別家人與朋友,踏上征途,奔赴湖北,開始了一場時間與生命的賽跑。就在參加這張歡送儀式照片后2分鐘,湖南醫(yī)藥學院副校長李峰主任醫(yī)師就接到湖南省衛(wèi)健委電話,安排他擔任湖南省第二批援鄂醫(yī)療隊的領隊,甚至來不及進行簡單的歡送儀式,緊急馳援湖北。

  129日,挺近大別山,李峰副校長作為領隊,不顧個人安危,始終靠前指揮,一直在一線參與病人的救治,特別是作為創(chuàng)傷中心專家,在危重患者體外膜肺救治工作中,解決最棘手的血管通路問題,成功開展兩例ECMO技術。米允仕擔任醫(yī)療隊臨時黨委委員及六病區(qū)重癥醫(yī)學科主任兼東區(qū)主任,全面負責六病區(qū)重癥病人管理,指導下級醫(yī)師工作,參與和指導重癥病人救治。

  時間緊、任務重、困難多,疫情緊急,容不得講條件。22日,米允仕所在的病區(qū)30小時內共收104例病人,病區(qū)滿負荷運轉,最多時危重型病人達33名。盡管100多個病人要處理的問題不少,但對“久經沙場”的米允仕來說,都算不上什么難事。米允仕根據醫(yī)護工作狀況,提出指導意見和注意事項;只要有空就查看危重病人檢測結果,第一時間掌握病情,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處理。每天半夜還要打電話詢問危重病人情況,指導處理,經常工作至深夜。別人輪休時,他還要參加疑難病例討論、會診……

  天道酬勤終不負,捷報頻傳喜歸來。在米允仕和全體隊員們的共同努力下,在黃岡奮戰(zhàn)55個日日夜夜,圓滿完成了任務。米允仕不畏艱險,勇于奉獻,表現(xiàn)突出,被授予“黃岡市榮譽市民”,被譽為“抗疫先鋒”。

 

   硬核支援 守護湖湘

 “婁底需要馳援”“湘西自治州需要馳援”“張家界市需要馳援”……一通通電話一次次吹響抗“疫”集結號!

228日晚11點,湖南省衛(wèi)健委指派我院ECMO團隊(ECMO的全稱是體外膜肺氧合,簡稱膜肺,是一種醫(yī)療急救技術設備)緊急馳援婁底,參加省內兩例新冠危重型患者的ECMO治療。此時,我院ECMO團隊成員成功救治湖南省內第一例危重型患者出院解除隔離,與家人團聚還不到24小時,又紛紛請戰(zhàn)再上一線。

  醫(yī)院選派副主任醫(yī)師唐永太、主治醫(yī)生諶俊業(yè)以及主管護師姚坤花、謝立琴4名醫(yī)護人員馳援婁底,與南華大學附二醫(yī)院ECMO團隊組成聯(lián)合戰(zhàn)隊,成為全省繼中南大學湘雅三醫(yī)院,湖南省人民醫(yī)院之后,第三個派出“硬核”ECMO團隊的醫(yī)院。

  ECMO團隊在接到命令后立即出發(fā),進入婁底市中心醫(yī)院感染病房參與VA-ECMO(靜-動脈體外膜肺氧合)患者劉某的救治工作,劉某在所有機器支持條件用到極端的情況下沒有好轉,全身嚴重缺氧發(fā)紺,極度呼吸窘迫,生命危在旦夕。團隊成員調整治療思路,通過詳細檢查,發(fā)現(xiàn)問題癥結,患者合并嚴重肺部水腫,通過床旁血濾等綜合處理后,患者病情明顯好轉,血氧飽和度由65%上升至90%以上。團隊成員在床旁整整觀察6個小時,走出病房時已是深夜。

  婁底患者劉某經過治療,病情持續(xù)好轉,但患者經歷多次、多重打擊,全身狀況較差。隨著患者心功能恢復,ECMO模式的轉換和時機的選擇成為后續(xù)治療的主要問題。36日,通過與鐘南山院士團隊遠程會診,建議轉換ECMO模式。關鍵時刻,劉某再次病情惡化,患者氧飽和度下降至70%左右,同時出現(xiàn)嚴重凝血功能障礙,消化道出血,VA-ECMO減流量后心率明顯下降等,意味著ECMO一旦停機,就可能出現(xiàn)心跳驟停、病人死亡的后果,不轉換ECMO運轉模式一樣面臨缺氧持續(xù)惡化的結局。

  面對困局,團隊成員尋找可逆因素,持續(xù)堅守12個小時,功夫不負有心人,患者病情出現(xiàn)轉機。抓住手術時機,果斷決定停機15秒鐘,完成了省內唯一一例新冠肺炎患者VA-ECMO轉換VV-ECMO(靜脈-靜脈體外膜肺氧合)手術,患者血氧飽和度立即上升至100%,呼吸頻率由每分鐘40次下降至20次。在接下來的工作中,ECMO團隊成員成功完成兩例ECMO支持條件下的CT檢查、俯臥位通氣及換膜、VVVAV模式等高難度、高風險操作,彰顯了團隊的實力與配合默契度。

  在這場無聲的“戰(zhàn)疫”中,抗“疫”先鋒們舍小家為大家,將“懸壺濟世”四個字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

  128日,向學校黨委遞交了援鄂請戰(zhàn)書的湖南醫(yī)藥學院黨委委員、副校長張在其聽從組織安排,留在了懷化。

 “逆行”是一種擔當,堅守更是一種使命?!皼]去湖北有點遺憾,但留在懷化同樣可以戰(zhàn)‘疫’”,張在其如是說。24日,作為鐘南山院士的博士后學生,他臨危受命,擔負起湘西北片區(qū)疫情防治高級別專家,馬不停蹄地趕到市、州指導防疫工作,參與重癥患者會診,同時積極參與完成經鐘南山院士審閱并作序、由武漢市疾控中心周旺教授組織編寫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預防手冊》的部分編寫工作。

  從打響抗疫阻擊戰(zhàn)的那刻起,我院院長尹輝明,作為重癥醫(yī)學和呼吸疾病方面專家,義不容辭擔負起省級醫(yī)療救治組專家和市級專家組組長重擔,指揮搶救,協(xié)調部署,多少個不眠不休的日日夜夜,他從未停下過腳步,一直堅守在戰(zhàn)疫一線。

  同在大后方的戰(zhàn)士們,每一個人都為抗“疫”拼盡了全力。

  26日半夜,正在值班的呼吸科副主任醫(yī)師吳傳湘的母親突發(fā)心前區(qū)疼痛,媽媽給她打電話,權衡再三,她卻撥打了“120”,讓媽媽獨自一個人去醫(yī)院看病,她說:“在疫情和親情之間沒有選擇,身為獨女,媽媽需要她;可作為醫(yī)生,病人更需要她”。211日晚,媽媽還獨自在醫(yī)院,吳傳湘作為湘西州第二梯隊省級專家組組長接到了馳援湘西州的命令,在簡單收拾行囊,踏上馳援之路……

  和吳傳湘一起并肩作戰(zhàn)、馳援湘西州的還有省級專家組成員蔣玉蘭主任護師?;鸺被鹆侵?,她們趕到湘西腫瘤醫(yī)院,熟悉醫(yī)院狀況,查看隔離病房,院感防控、穿脫隔離衣、垃圾分類、病區(qū)布局、呼吸機的使用,逐一詳細指導。仔細查看呼吸機氧氣減壓閥轉換接頭,并對此提出了自己的意見。

  為什么會細心留意到一個小小的接頭呢?因為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實施氣管插管機械通氣后,對呼吸的支持條件要求很高,當中心供氧有效氧濃度不足、或病人轉運搶救時,需氧氣筒供氧,一旦氧氣接頭不匹配,就需專用工具剪掉呼吸機高壓管氧氣接頭,與減壓閥連接,因品牌不一,就需技術部門前來處理。

  回到辦公室的她,挖空心思,查閱資料,嘗試制作“捆綁式”轉換接頭,但有漏氣狀況。功夫不負有心人,她終于找到了不用剪管的氧氣減壓閥及轉換接頭。到了湘西州,她將這一寶貴經驗如數(shù)傳授,極大方便了呼吸機的臨床使用!

  211日晚,同時接到“命令”的還有呼吸內科主任醫(yī)師周康仕和護士長周牡丹,他們馳援的是張家界。

  周康仕作為湖南省馳援張家界市專家組組長,次日凌晨兩點,趕到張家界市人民醫(yī)院。來不及休整的他,帶領來自省直多家醫(yī)院的5名專家,馬上投入緊張的病例討論,參與重癥患者會診,制定治療方案,指導預檢分診、診治流程和防護培訓,結合張家界中醫(yī)藥特色,采取西醫(yī)“對癥治療”、中醫(yī)“辨證施治”,一人一策,因人施治,保障了每位確診患者高效有力的治療。

  省級專家組成員周牡丹,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曾協(xié)助醫(yī)生診斷出湖南省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零點到達張家界就開始了護理的全面指導,對院感、患者的觀察細節(jié)、護理并發(fā)癥的預防、呼吸康復的方法進行重點督促。她告訴記者,由于害怕父母擔心,在新冠一線40多天后,才告訴父母,沒想到卻收到了父親,一名老共產黨員的一封家書,展開家書那一刻“……你是一名醫(yī)務人員,又是一名共產黨員,加油!老爸相信你一定能完成黨交給你的光榮任務,勝利回家……”,見字如面,堅強的她淚流滿面……

  正是由于他們的堅守,使張家界、湘西自治州成為我省率先新冠肺炎清零的兩個地州市。

  危難的時刻,用力量傳遞力量,用生命關愛生命,這就是白衣天使的大愛與情懷!

 

  前線有你  后方有我

  出征的打好前鋒,守家的護一方平安。

  38歲的重癥醫(yī)學科副主任醫(yī)師楊宏亮,是我院急危重癥領域的核心骨干?!皸钺t(yī)生,袁婆婆出現(xiàn)急性心衰竭……”130日,收治在我院新冠一區(qū)病房的武漢回懷74歲新冠肺炎患者,因肺炎病情加重,加上基礎疾病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以及高齡等因素,出現(xiàn)了急性心力衰竭,生命垂危,血氧飽和度降到60%

  楊宏亮得知情況后,始終守護在袁婆婆身邊,同專家組進行緊急搶救:高流量濕化氧療、無創(chuàng)機械通氣等,病情初步穩(wěn)定后,他連夜制定嚴密的救治方案,每日到床旁進行病情評估和檢查,實施精準治療,使袁婆婆病情一度改善。

  狡猾的病毒沒有就此罷休,23日凌晨,袁婆婆病情再次加重。楊宏亮及時將病情向院級專家組匯報,護送患者行加急CT檢查,果斷實施床旁氣管插管有創(chuàng)機械通氣,并在病房準備了ECMO設備以備不時之需。呼吸治療、感控技術實施、腸內營養(yǎng),早期重癥康復等一系列緊急救治,袁婆婆病情逐漸好轉,機械通氣5天后成功撤機,213日康復出院。這是我省治愈出院的第一例危重癥新冠肺炎患者。

  和楊宏亮醫(yī)生一樣,一直堅守在自家陣地的還有一位“落跑新娘”,她是重癥醫(yī)學科護士石飛飛。22日,是她和異地相愛八年的男友決定登記結婚的日子,期盼了很久的她最終還是“爽約了”。疫情來勢洶洶打亂了她所有的計劃,125日,大年初一,她就被抽調前往支援醫(yī)院的隔離病房。從那天起,疫情期間的她再也沒有回過家,也沒能和自己的未婚夫見上一面,應該登記結婚的那天,她卻穿著厚厚的防護服,帶著防護口罩在醫(yī)院的隔離病房里忙碌了一夜。

  雖然成了醫(yī)院出名的“落跑新娘”,但她卻樂觀的告訴記者,等到春暖花開時,她想去他在的城市看看他!

  我院在此次“大考”中率先交出合格答卷:有備而戰(zhàn),全員迎戰(zhàn),吹響懷化防疫“第一哨”,為懷化科學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了第一手資料和決策依據;爭分奪秒、精準施治,收治的1例危重型、5例重型、2例普通型新冠患者全部治愈出院,治愈率100%,是貫徹懷化市委、市政府以戰(zhàn)時思維超常規(guī)精準診治取得的硬核成果,為打好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提供了“懷化診療模式”;逆風前行,嚴防死守——“白衣天使”勇往直前,用戰(zhàn)時思維超常規(guī)防控實現(xiàn)了零感染、零死亡。

  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病情、治療、愈后存在太多未知。他們發(fā)揮醫(yī)藥學院附屬醫(yī)院的優(yōu)勢,開展新冠肺炎課題研究,涵蓋醫(yī)療垃圾廢物預處理系統(tǒng),新冠肺炎抗病毒藥物的藥代、藥動學基礎研究,新冠肺炎影像診斷人工智能診斷研究等5項國家、省級課題,其中新冠肺炎的干細胞治療研究已獲國家重大研發(fā)計劃子課題。

  我院這群抗疫先鋒們始終堅守著肩上的這份使命,在時間與生命的賽跑中,用自己的力量守護著生命的熾熱與尊嚴,詮釋著醫(yī)者的初心和使命。

 

掃一掃 手機端瀏覽

馳援四方護安康 ——我院抗疫省級專家組成員速寫
精品不卡无码一区,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加勒比,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无码AV一区二区
    <b id="nufvp"><menuitem id="nufvp"></menuitem></b>

    1. <del id="nufvp"></del>